🎵

读经:马太福音13章10-17节

金句:马太福音13章16节
“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

旧约“祭司”的制度和献祭礼仪的整个体系,是要维持人跟神的关系,是出于神的恩典。因为人有罪,神为犯罪的人预备了补救办法,其中包括建造会幕,制定献祭制度,并授命祭司担任这一切的职事。

神怜悯“愚蒙的和失迷的人”,要把人挽回。“祭司”作了神人之间的“中间人”,“奉派替人办理属神的事情。”神派他们做这事,但真正成全的是基督。

利未支派中的亚伦和他的儿子被分别出来作祭司。其余的利未人作祭司的帮手。

“利未记”这几个字的意思就是“关乎利未人的事”。从神西奈山开始赐下律法,在旷野继续增添,重述并解释。

希伯来书的作者解释,“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今的一个表样”,用来暂时预表基督和福音的大事。以色列人借着“亲身参与”,去“体验”基督今天已经成就的和继续要成就的美事。

借着这些“献祭礼仪”教导他们将会见到什么,等到了基督献上自己为祭的时候,人看见了,就彻底明白原来是指着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所定的。

利未记里献祭的礼仪,尤其是关于“赎罪”的礼仪,充分流露神慈爱的性情以及祂要恢复和维系与祂子民亲密关系的决心。

利未记里的五个祭,首先献上的是赎罪祭,使罪得赦,同时献上重新向神委身、奉献的“燔祭”。“素祭”代表向神感恩,最后才是献上代表与神相交的“平安祭”。

这个次序不能乱,必须除去罪,得清洁,生命重新献给主,向主委身,才有可能与神相交,神也悦纳我们向祂献上的感谢。

“赎罪祭”是为公然的过失,“赎愆祭”是为疏忽大意,出现差错,两者是有所不同的。

为什么要献“赎罪祭”?因为圣洁的神把我们从不洁的民中召出来,并向我们指明救赎的路。“救赎”之道,就是神借着耶稣的死所成就的和解,叫不洁净的人成为圣洁。一切都是出于上帝,祂借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不将我们的过犯归到我们身上。

保罗说,“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罗马书3章25节)

因为神是圣洁,“满足祂的公义”是必须的。而神就是爱,所以祂预备为人赎罪,并将“赎罪的路”指示人。

神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祂使与罪无关的基督,背负了我们的罪。基督爱父所赐给祂的人,为祂的羊舍命。希伯来书的作跟说,“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希伯来书10章14节)

又说,“这些罪过既已赦免,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希伯来书10章18节)

旧约时代的赎罪之法,并不能真正赎罪,只是“大略的”表现神恢复人跟祂的关系的“意图”,只是神所要做之事“大概”的轮廓,让百姓明白“亲近神”和“得饶恕”的路。

神“暂时”接受这样的赎罪方式,直到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流出祂的宝血。

基督来到,“影儿”就消失了。神让祂的爱子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希伯来书9章26节)

保罗说,“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哥林多前书5章7节)

旧约的献祭犹如“花苞”,虽是“花朵”却还未盛开。

今天基督徒虽然不过逾越节,但是逾越节和主所设立的圣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西敏信条》提到,“旧约的圣礼关于属灵之事所表征的,与新约的圣礼在本质上相同。”是连续,一脉相承的。

献祭的“顺序”不能乱。“赎罪祭”叫我们称义,“赎愆祭”叫我们成圣,使我们完全,在神眼中被看为洁净,能被神悦纳。

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约翰福音13章10节)

之所以在“赎罪”之外,还要“赎愆”,就是因为神要我们做完全人。不是“蓄意”,而是“临时起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却对人专横,亏负了人,一经察觉,就要求神赦免并对人赔偿。要让自己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希伯来书12章14节,作者说,“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

对人对神要常存无亏的良心,这是献祭的礼仪所要表达的。至于“燔祭”不是强制性的祭,而是“若有人要”,表示是出于甘心、自愿献上的供物。

燔祭不是为了蒙赦罪,而是要讨神喜悦。“蒙悦纳”才是目标。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

基督对父神的甘心顺服,不是凭着自己说什么,或做什么,乃是住在他里面,与他同在的父作他自己的事。

“燔祭”象征对神的委身,像基督这样。我们不但献上自己为主而活,也要活在祂里面。让父借着耶稣基督在我们心里行他所喜悦的事(希伯来书13章21节)

“素祭”代表“感恩”,承认“一切都是从神而来”,我们一切的奉献,其实只是把神原本给的再归还祂。

可视为“素祭”是献给神的一份简朴的礼物,并且有许多可选择的类别,借着“感恩”与神相交。祭司“替”神接受供物,从其中取出一把来烧在坛上,表示不忘神的恩典,其余的就都归祭司了。

但素祭不能有“酵”。象征在向神感恩时,不能带着败坏、邪恶的习性。存着错误的观念、态度来献。亚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神看不中该隐,连带看不中该隐所献的祭。

神借先知以赛亚的口责备当代的以色列民,“你们不要再献虚浮的供物。”“你们来朝见我,谁向你们讨这些,使你们践踏我的院宇呢?”(以赛亚书1章12节)

素祭不可掺酵,但不可少了立约的盐,要“配盐而献”。神晓谕摩西“凡献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盐调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顺服圣灵的感动,才能使一切成为美好。

献祭的本质是属灵的,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与神交通,把心归给神。若是不明其意,只有空洞的形式,神是不喜悦的。今天你来到教会,以为奉献、祷告、唱诗,就是“献祭”,“行礼如仪”,心却没有与神相交,是枉然的。神要我们用心灵和诚实拜祂,要我们甘心把自己献给祂。

神在古时,神借着礼仪、献祭、律法与先知启示自己。那是“影儿”的时代,旧约的人只看见模糊的影像。

加尔文把献祭区分为两类:“赎罪的祭”与“感恩的祭”。为除罪、挽回神的忿怒、恢复关系的赎罪工作,主已经为我们成就了。祂所献的祭是全然的、完美的、不可替代的。但为敬拜、为感恩、为还愿、为奉献自己给神的“感恩的祭”要继续。

耶稣已经成为罪人与圣洁神之间的桥梁,照神的旨意成就了和平。剩下的,就是蒙赦罪之人对神的回应。

“血祭”已经不用再献上,因为基督如此完美完全的献祭,在赎罪的事上,以后再也不需要任何其他祭物,也再无献祭的余地。因为旧约的应许已经在基督里实现了。马太福音13章16节,耶稣说,“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

今天神所要的不再是“流血的祭”,而是“生命的祭”。保罗以神的慈悲劝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每天我们要把心归给主,带着感恩的心、敬拜的灵、透过爱心的行动,来回应祂的救赎。不只是口头的感谢,而是整个人被恩典摸着以后的全心奉献。神看我们在祂面前的心如何?

弟兄姐妹,你领受了神这么多的恩典,有没有好好想“我能为主做什么?”主曾为我舍命,我舍何事为祂?诗篇84篇3-4节,诗人说,“万军之耶和华,我的王,我的神阿,在你祭坛那里,麻雀为自己找着房屋,燕子为自己找着菢雏之窝。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为有福,他们仍要赞美你。”

主爱教会,为教会舍己。祂以蒙恩的人为祂的居所,祂的居所何等可爱,祂的国何等荣耀。孙大中告诉自己,我要献上自己为基督和祂的国效力,让祂的教会更加荣美。这不是“形式”,而是“关系”。不是出于责任,而是出于感恩。因为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启示录5章12节)阿们。

明白了神“圣洁的要求”与“恩典的供应”,我们就甘心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凯波尔说,“教会的荣耀,不在于人数、规模,而在于是否仍以神的荣耀为中心。”

当教会的敬拜偏离基督的十字架,当信徒献上的是“形式”而不是“生命”,教会就失去了独有的荣光。这荣光是来自真正被神得着的人。因为神最得荣耀的时候,是人最甘愿被祂使用的时候。

当主在十字架上说“成了”的同时,是蒙恩的人为祂而活的开始。救恩已完成,敬拜仍持续。顺服圣灵的“心意更新”,“心被恩感”带来持续的奉献。让我们持续以颂赞为祭,以行善和捐输为祭,甘心喜乐的遵行神的旨意。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敬虔不是感觉,而是决定。你已指示祭坛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烧着,不可熄灭。那火是由你亲自点燃的,是圣洁的灵火。你向我们所赐的一切厚恩,我们拿什么报答?借着今天的信息,愿我们更贴近你的心意。让我们的生命不单被你使用,更是被你完全拥有,甘愿在你手中成为义的器具。我们中间若是有许愿未还,仍紧握自己主权的,愿你的灵感动他们,使他们甘心走到你的坛前。在你的心意里,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主啊,愿我们的祷告,如香陈列在你面前;愿我们举手祈求,如献晚祭。愿我们所献上的福音的果子,蒙你悦纳。愿所有时常顺服你,诚心爱你的人都蒙恩惠。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请默想今天的经文

— 来源: 良友电台《旷野吗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