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经:约伯记41章11节-42章6节

金句:约翰福音17章3节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对神的认识不能止于理性与书本的层面,而要与祂相遇。从“风闻”到“亲见”的过程是信仰“深化”的路程。

十九世纪著名的丹麦神学家祁克果说,基督教的信仰不是一套宗教理念,而是个人与神的“相遇”。人遇见神之后,就不得不有所行动。

美国知名的基督徒作家杨腓力说,“没有人遇见了耶稣之后还能够保持原状。”

不管你对基督信仰的偏见有多深,你可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形下,突然遇见了神。你才像保罗一样开始问,“主啊,你是谁?”

从此保罗以认识基督耶稣为至宝。

保罗从来不认为他信的是一个“教”,为什么?他说,“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保罗整个生命甘愿被神掌管。

你用自己的理性不能参透神,你参加聚会、听道、事奉,未必真正“遇见神”。

对神的认识,必须有个人的主观经历,不能靠父母的遗传,或是别人的经验。

“风闻”代表的是“二手经验”:是别人传讲的,是我们“知道”,却未必“经历”的。

“风闻”式的信仰,就是单单只是“知道有神”,却没有跟神建立关系。

撒玛利亚妇人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耶稣直接告诉她,“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约翰福音4章26节)

撒玛利亚妇人与主相遇后,就留下水罐子,回到城里对众人说,“你们来看!”就迫不及待的要向人介绍耶稣。

不要只在熟悉的宗教形式里认识神,也不要降低神的标准来迁就自己有限的经验,而是提升对自己经历的期待,配合神的启示,以致丰丰富富经历祂。以后神行大事、行奇事,不会特别令你感到希奇,因为知道祂能。

约伯过去对神只是“风闻”,直到在苦难中与神相遇,得着神直接的启示。神不再是他和三个朋友,以及青年人以利户讨论的“对象”,而是亲眼见祂。

约伯记最大的高潮,就是约伯从“知道神”到“遇见神”,从宗教性的“活动”到跟神之间真实的关系。

华伦‧魏斯比牧师说,“约伯最大的福分不是重获他的健康与财富,或重建家庭与朋友圈。而是更认识神,更明白神以奥秘的道路行事。”

我们的经验是有限的,“不曾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圣经怎么说,我们要将自己的经验提高到那样的标准,对神有那样的期待。

神看重的是“关系”,是生命的交流,而不是外在的仪文、形式。祂不要我们仅只是“风闻”有祂,而要我们在主观的经历上与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

今天你的信仰是否停留在教会忙碌的活动上,而错失了神的真实与同在?神不要你只在教会忙碌的事奉,祂要你真知道祂。因为这是信仰的“核心”。祂不要你只是读经,而要你活在祂的话语中。祂不要你只是单单听道,而要你行道。

你的信仰是否一直还只是停留在“外院”而没有进入“至圣所”?未曾与主相遇?你可能有很多的服事,但你的心可曾对主说,“主啊,让我认识你!”

人是为了“认识神”而存在的,是为了与神交通而被造的。不要因为没有经历,就怀疑神的真实。

不是你感觉到神,神才存在,而是你存正直的心相信祂一直都在,你就会开始察觉祂的作为。

一位亚当博士说,他属灵的最大资产,就是“对耶稣真实同在的意识从来不曾改变。”

他一个人的时候,常会与主交谈。他已经越过对耶稣真实存在的质疑,和主会怎样彰显祂的同在的限定,进入享受。

神从来不是配合你的经验,而是独自引导你。“认识神”的“知识”,唯独从祂来。

保罗说,“除了神的灵,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

你的理性和经验,你自己主观的思想和判断不能建立对神正确的知识。

巴刻博士在他所写的《认识神》这本书提到:我们认识的神是圣经的神,是耶稣启示出来的神,是历代基督教教训中三位一体的神。

“认识神”牵涉到跟神建立个人的关系,在这关系中,你根据神把祂自己赐下的应许,也把自己交给神。

为什么信“基督教”?因为神在基督里启示自己,我们就在基督里学习认识祂。

神主动向“祂所愿意指示的人”启示祂自己。祂会感动你承认祂的存在,并且用虔诚敬畏的心,寻求祂。

主说你竭力追求认识祂,祂必定出现,像晨光那样明确,被我们认识。

“神学”是人间可能得到的最崇高的知识,使人能因为神的开恩启示,根据神的“所是”与神相交。一切是照神所说,因为神是这样的一位神,所以我们这样祈求。而神的启示是渐进的,是照着我们能领受的逐步启示下来。

神有许多启示,因为人不能领会,就只能暂时保留。直到时间到了,才借着圣灵,带领我们进入我们应当明白的真理。

出埃及记33章18节,摩西对神说:“求你显出你的荣耀给我看。”

出埃及记33章21-23节,“耶和华说:看哪,在我这里有地方,你要站在盘石上。我的荣耀经过的时候,我必将你放在盘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过去,然后我要将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见我的背,却不得见我的面。”

我们这些有罪的人能与圣洁的神相遇,是因为神把我们放在“盘石穴中”,用手遮掩我们。迈尔博士说,“这盘石就是基督。”

神喜悦我们认识祂,但人只有在耶稣基督里,在蒙保守、被遮盖,在被神接纳的状况下,才能得见神。

神曾经保留摩西不能承受的,启示所有他能承担的。

“知道有关神的事”和“真正认识祂”是两回事。你一生可能会有的最大遗憾,就是知道有神,却不把神当神,没有活在神的真实里。

中国儒家文化强调要以“理性”对待宗教现象。孔子留下一句话,“敬鬼神而远之”。对超自然之事只要“表示尊重”即可,不要深度涉入,以免迷信或失去理智。

但跟“真神”之间的关系就不是“敬而远之”,而要“亲近”。圣经说,“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雅各书4章8节)

跟神的关系要从“风闻”到“眼见”,从“理论”进到“生命因与神相遇”而被转化。

耶稣在对父的祷告中提到一句,“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17章3节)

神不是要我们跟祂“保持距离”,而要我们认识祂,敬拜祂,事奉祂,将生命交在祂手中;在与祂无阻隔的相交之中,一天一天更像祂。

所以,不是只在“主日”或“读经”时寻求神,而是在一切处境中寻求祂的同在。无论是喜乐、困惑、贫穷、疾病,或服事。

你期待经历神吗?还是你只满足于“知道神”,而不渴望遇见祂?你若未曾认识神,与祂相交,没有与祂真实相遇,只是满足于别人的见证,就还没有享受永生的实质。

你要紧紧抓住神的应许,直到你亲自与祂相遇。耶稣已经为你做了许多事,这些“客观事实”,你应期望成为自己“第一手”的主观经历。

神不先告诉约伯他的苦难是怎么来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只是向他启示自己的智慧和主权。约伯明白,他需要的不是解释,而是认定神的主权。

耶稣不是呼召我们来“讨论祂”,而是要我们来跟从祂,住在祂里面。风闻可以是“起点”,但绝不能成为“终点”。

约伯对自己“用有限的知识质疑无限的神,在过程中显出的无知、狂妄和自义”懊悔不已,所以他厌恶自己。

神不用向约伯神解释祂的作为,耶稣也不用勉强多马,把手伸进祂的肋旁。约伯和多马都放下质问,选择敬拜。

当我们越认识神,就越能安息在祂的主权中,不急于得到一切问题的答案,而是能学会等候祂的启示与同在。

属灵的高峰就是“知道自己不过是无知、有限的人”,重新察觉到神“一直都在”,从“遗忘”到“敏锐”,从“形式”到“相交”。更爱祂,更愿意亲近祂;跟祂的关系更有深度。

不明白什么叫“至宝”,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所失去的。

今天多少人只安逸在舒适圈里,不渴望与主真实相遇。多少第二代基督徒只安于“二手信仰”,只讲别人的见证,只知道别人的经历,而没有从心里追求要认识神。

多少人只是请别人祷告,自己不祷告。只羡慕别人的丰富,而不渴望神亲自在自己生命中动工。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让我们的心向“一直就在这里”的神开放,对主说,“主啊,这里就是神的殿,这里就是天的门。每一处都是,每一刻都是;让我遇见你,更深的认识你!”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寻求你面的雅各在伯特利被你遇见。你在毗努伊勒被紧紧拥抱,你记念他在你面前的哭泣恳求,在较力时让他得胜。帮助我们明白信仰的核心,不是“活动”而是认识你,照你的话而行,被你所认识。主啊,将客观的事实,你已经为我们成就,越尝到你恩典的滋味,体验你的美善,我们就越爱你。像撒玛利亚妇人那样,对身边的人发出邀请,说,“你们来看!”。愿你借着今天的信息提醒我们,留意感受到你的同在,在自己应尽的本份上,和应当表现出来的追求上更加努力,叫我们不是“空有枝叶”让你失望,而是你的灵自由运行在我们心里,借由我们成就你在国度中所定的旨意。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请默想今天的经文


— 来源: 良友电台《旷野吗哪》灵修信息